首届2008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经过了长时期的精心准备,终于开张了。音乐周的目的在于宣传与保护当代具有前沿性和实验性的新作品,展示新音乐的新成果。让国际上最新的音乐、最新的著名的大师级的作品与上海的听众直接见面,让我们共享人类创造的新文明,也让本院作曲家的新作品直接面对听众。而且,我们选择一位了作曲大师作为驻节作曲家,开一场他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一场他自己的讲座、两场为年轻作曲家而设的大师班,作为首选,我们选择了富有深厚中国文化传统根基的,又具有西方当代音乐素养的瞿小松先生。他的音乐为我们带来了一股富有老庄精神的、富有禅宗意味的、大音希声的、勇敢创新的、独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人的高雅清风。
多国组成的无疆界新音乐团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中国首演的作品,比如法国频谱学派鼻祖Grisey的《旋涡》、意大利作曲家Donatoni的《Triplum》、Sciarrino的《三首闪光的夜曲》和Berio的《模进六》、波兰Penderecki 的《单簧管四重奏》和德国噪音作曲家Lachenmann的大提琴独奏《压力》以及一些欧洲青年作曲家的新作等等。
美国钢琴家罗森克伦兹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鲜为人见的作曲家和作品。如莱哲斯基的《钢琴小品第四号》、艾斯夫的《康科德奏鸣曲第二号》、维尔丢斯的《梦的本体》(为钢琴与嘣盒而作)。
作为中国人举办的当代音乐周,毫无疑问,中国作曲家是我们的宠儿,他们是我们坚定要保护与扶持的对象。除了瞿小松先生的早期成名作以及近期的探索新作,我们还选择了本院作曲家民乐以及西乐的新作品,以及在海外开始成名的中国青年作曲家粱雷的作品。
为鼓励学生演奏绎好当代音乐,《上音现代音乐演唱演奏课系列音乐会》的第十场音乐会也将纳入音乐周,它将以高标准来推出本院中青年教师的优秀作品。
为了大师班的讲座同国际接轨,聆听不同的声音,我们同时也请了瑞士著名作曲家和教育家葛迪伯来阐述他的音乐并为两台应征的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声音的艺术装置是近年来国际新兴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个当代的音乐周,引入声音装置能够更好地拉近当代音乐与听众的距离,更好地吸引听众的参与兴趣,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艺术化、使我们的当代音乐更加人文化。任教于德国的加拿大作曲家罗宾·密纳德将用当代音响装点我们的校园,同时,还将向我们展示他的电子音乐作品。
电子音乐已成为当代音乐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工程系所邀请的三位外籍电子音乐作曲家和他们的讲座以及他们的一场电子音乐音乐会都将为我们的音乐周增添绚丽的当代色彩。
当代音乐周艺术总监
温德青
2008年6月3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