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至冰冷——评叶小纲专场音乐会

Time:2012-11-20Browse times:0

华丽至冰冷——评叶小纲专场音乐会

李鹏程/

作为第五届当代音乐周的驻节作曲家,叶小纲在今晚专场音乐会之前,就已经有过三次亮相了。

第一次是在1014日晚,开幕式《当代交响音乐会》上演了叶小纲的新作《悲欣之歌》(Op.65)全曲。这部作品基于李叔同的诗词,自由无调性的旋律与歌词结合的恰到好处,音乐风格融宋代词调音乐和晚期浪漫主义音响于一体,叶小纲在中国艺术歌曲交响化的道路上又迈了一大步。由于弦乐与木管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幕式的四部中国作曲家作品中,唯独这部《悲欣之歌》被上海爱乐演奏的还算精彩。不过,这部作品的原唱——沈洋的表现更精彩——特别是在他唱出“眼界大千皆涙海”这句后,台下一小孩随之放声大哭,沈洋不动声色地唱完最后一句:“为谁惆怅为谁颦?”如此灵犀,叶小纲的艺术歌曲真是写的越来越出神入化了。

第二次是在1015日下午,国际学生作品音乐会,叶小纲点评了柳琳的钢琴组曲《山》。叶小纲认真地对着乐谱表达了近半小时的“个人见解”,就在说一个道理,即前人用过太多的手法我们不用,因为现在作曲家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这个谱子如果拿去参赛就会被评委扔到一边。古拜杜丽娜随后表达了不同见解:“如果要深究作品的每一小节的话,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其实所有的和声都被前人用过了,但我觉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没有做到她要表现的意境。”

第三次是在今天上午,叶小纲讲座,主题是《我的音乐创作》,但直言快语的叶小纲更喜欢漫谈和问答。叶小纲一遍遍重复着“Struggle”这个词,讲述着如何在学院站稳脚跟、如何名垂青史、如何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于是,我们有幸听到了来自一位体制内成功作曲家最真诚的自白,不过此时讲座主题似乎已变成《我的奋斗》。

本场音乐会集中了叶小纲最近20年间的室内乐作品,其中《林泉》、《芙蓉》、《十二月菊花》已由国内演奏家录制,收入2008年发行的《叶小纲室内乐作品集》(CNC210800190 )。《马九匹》(1993)也曾被德国Wergo唱片公司作为专辑《马九匹-中国新音乐》主打曲目发行。室内乐是叶小纲耕种想象力的试验田,但国内听众更熟悉的是其极富宗教感染力的交响作品,此番室内乐专场对听众的耳朵是一次考验。

上半场曲目是《马九匹》(1993)、《林泉》(2001)、《钢琴三重奏》(2008),下半场是《芙蓉》(2005)、《十二月菊花》(2006)、《巴松错》(2012),这种安排顺序一方面出于乐器摆放需要,另一方面也照顾了听众的心理接受度。无论怎样,不按创作年代排列是明智的,毕竟这二十年来叶小纲的风格技法没有大的变化。这一点让很多人失望,不过对于一位竭力要在音乐史上留名的作曲家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如钱仁平所说:“与他的不少同学和同龄人相比,与其说叶小纲缺乏运用中国边远地区既悠久又现代的独特民间音乐资源的理由,不如说他内心根本就没有打算以此作为自己的突破口。”其实叶小纲从未脱离民族音乐文化,只是他处理民族曲调的手法与众不同,每一次运用都有着与作品整体风格一致的用意。

在这方面,《马九匹》算是个突出代表。听众可以直接体验到,挥洒在音乐表层的文化冲突——东南亚风格的怪诞旋律,穿插在现代机械性的节奏重复间,乐曲过半,变了味的西皮流水又从钢琴与小钹的夹缝中钻出来,如此剥离—异化—并置的过程仿佛是一个按钮便可操控的生产线。《马九匹》明显受到上世纪末美国新音乐的影响,也体现了作曲家内心音乐情结的激烈碰撞。正因为此,这部技法纯熟、结构缜密的作品,才成为叶小纲室内乐冷峻风格的极端代表。

叶小纲很会写古筝音乐,获第五届金钟奖的《林泉》便是突出代表。从唱片评价和音乐会听众反应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人民群众最喜欢的叶小纲音乐之一。刘乐今晚的演奏可圈可点,尽管很多地方还未放开,但他的慢处理赋予了这首乐曲形骸之外的诗意,特别是开篇的散板,演奏家的自由处理极为传神,在座听众屏气凝神,仿若被缕缕琴思带入蓬莱迷雾中——可惜这意境随即被一阵《步步高》的手机铃声打破,听众抱怨不停,幸好刘乐早已入无人之境。

同样以古筝为主角的《巴松错》完全是另一层境界,这是叶小纲为西藏九大圣湖所写的系列音乐中的最新作品,在风格上与《纳木错》、《羊卓雍错》等作品一脉相承。为古筝协奏的,是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竖琴,将这几件乐器摆在一起,很容易写出一段浪漫至极的柔板。但《巴松错》通篇音响在凄厉与迷幻两个极端摇摆,无论从编制还是音响来看,都很容易让人想起拉威尔的《引子与快板》(为竖琴、长笛、单簧管和弦乐四重奏而作,1905)。不过在这里,叶小纲以自己极佳的控制力,用完美的技术彻底击败了浪漫主义的滥情。

夹在中间的《芙蓉》与《十二月菊花》都有很强的可听性,音响布局之精致值得所有作曲专业学生学习,然而,被掩盖在冰冷音乐深处的,是一颗略显枯燥的心灵和一股几近偏执的力量,这个外人模仿不来。在疯癫的重复撞击中,我不时看到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子。想象一下,身处两个时空的这两个聪明人,在很多方面是不是很像?

今晚最给力的,恐怕还是担负演奏重任的法国时代乐团,让他们演奏叶小纲的室内乐再合适不过了。对比同在《叶小纲室内乐作品集》CD中的三首录音,你会奇怪音色差异何以如此之大。今晚这几位实力派演奏家也让我听到,叶小纲的室内乐并非我之前听到的那般轻浮,这是一种华丽至冰冷的纯音乐,此类纯净写作在中国音乐界一直匮乏。因此,无论它能否打动我们,请向它的坚持鼓掌。

2012101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