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d On 19 Nov 2014

双重压迫

——记第七届当代音乐周《韩国作曲家尹伊桑与朴泳姬专场音乐会》

 

鲁瑶/文

 

    曾在聆听韩国民间传统音乐时,感叹这个民族的发声充满了干冷、强烈、甚至尖锐的音响。无论是器乐中的韩国筚篥、伽倻琴,还是说唱音乐板嗦哩,都有着执拗与棱角分明的态度。2014年10月11日下午,当代音乐周《韩国作曲家尹伊桑与朴泳姬专场音乐会》的现场,那种似曾相识的凄厉在7部韩国现当代音乐作品中不断回响,充满压迫感。

整场音乐会历时九十分钟,由去年刚成立的亚洲新音乐团担纲演出,曲目包括尹伊桑的《五首小品》(1958)、《三重奏》(1973)、《四重奏》(1988)、《一起》(1989);朴泳姬的《德雷萨姆岬角》(1975)、《银弦》(2002)、《梦伤》(2005)。尹伊桑与朴泳姬分别是韩国现当代音乐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作曲家代表,在国际上享有声誉。他们的留学经历使之不可避免的受到欧洲文化,尤其是德国的影响。但也和大多数非欧洲作曲家一样,意图运用西式技巧,触碰自身传统,延续韩国音乐文化的本质。

我分明从尹伊桑的《三重奏》中听到了那种长时间延续的单音,静态但尖锐,这是他著名的“主要音”理论之实践——围绕某中心音,以半音关系构成音群,它们逐一进入,在极高音区形成不协和的高频音响,冲撞不已几乎令人耳鸣。但奇妙的是,隐隐中,泛音里听到人声,其音色、旋法、形态,都像极了韩国传统乐器伽倻琴和说唱音乐板嗦哩。《银弦》、《梦伤》亦有这些特质。也许,“压迫感”正是韩国音乐文化中的关键词之一。

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整场作品过于严密而理性的控制、无调性与十二音语汇、枯涩的音响,共同构筑起庞大的结构与织体,都鲜明的烙有西方现代主义的印记。听觉被不和谐惊异的同时,似乎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作品的技术或设计,但也因此深陷其中,沉重而无法抽身。

无论传统特质,抑或西方技法,都是好的追求或途径。但常常,我们所竭力追求的,反而会成为一种限制和压迫。音乐此时似是枷锁,而很难和内心产生共振。整场音乐会唯一不那么压迫人的,是尹伊桑的《四重奏》(为长笛、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而作),四件乐器的粘合将织体填充的丰满而妥帖,钢琴作为鲜明的异质音色,不时飞身而出,形成空间。此曲不那么“民族”,也不那么“西方”,但因此有一种走出和放下。

面对传统和西方两座大山,也许困难和精彩都在于游刃有余、跳进跳出,从而成就音乐自身。

 

 

 

You are here: homepage  Critic

Contact Us

New Music Week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South Building 418
20 Fenyang Rd.
200031 Shanghai
China
Tel/fax: 0086 21 6431 3701
newmusicweek@qq.com
 www.shcnmw.com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